语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,所有的语言都是后天通过社会习得获得的;语言又是文化的载体,文化的任何内容都通过语言反映,即人类的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体现在语言的词汇和结构中。因此,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,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引入文化教学,就语言的形式和它所反映的文化内容来看,二者是相辅相成的。 目前,随着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的不断改善提高,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也实现了多媒体设备的覆盖,课堂上,教师可以播放与文化背景知识相关的专题、短篇,稍做解释说明,加深学生对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,提高学生对听力内容的兴趣。文化导入的另一种重要方法就是对目的语文学作品的大量阅读,能够流传下来的文学作品都是该民族文化的精华部分,是传统文化的积累,因此,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可以清晰地了解其文化背景知识,也有助于通过对比发现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文化异同,为进一步跨文化交际打下坚实基础。 2.3看电影听音乐等教学模式 丰富的课堂内容,比单一的听力训练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,有了兴趣,英语学习就是一种享受,自然会事半功倍。传统听力教学长期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:放音、练习、对答案,过于依赖教材,听力内容单调乏味,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,因此在课堂材料的选择上,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、心理状态、当下热门话题等。 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今天,教师可以播放英文电影、教学情景对话、英文歌曲,甚至VOA,BBC新闻练习听力,通过增强听力内容的趣味性、时效性,适当引入一些流行元素,提高学生的英文水平。英文电影作为一种直观、形象、生动的方式,越来越受到学生的青睐。英文电影有吸引人的剧情,让学生身临其境,有些情节非常具有趣味性,影片中的英语不再是死气沉沉的、让人望而生畏的语言,而变成妙趣横生、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实践。 每周增加一点这些内容,并在人机对话中让学生学唱英文歌曲,进行英文电影配音,这将大大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和积极性,从而使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提高英语听力水平,并且对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非常有帮助。 3.结语 随着四、六级改革进一步深入,很多院校采用四、六级网考,网考听力比重达70%,这无疑再一次告诉我们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要进一步重视听力教学。传统的英语听力教学模式,无论从应试角度,还是从素质角度,都无法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要,而采取传统模式与互动式、文化导入式和多媒体资源相结合的模式,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。当然,没有一种方法是绝对奏效,放之四海而皆准的。在教学过程中,教师还是要统筹兼顾,改革英语听力教学,提高学生的英语基本功,循序渐进,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大学生英语听力理解水平。 参考文献: [1]胡文仲,高一虹.外语教学语文化[M].长沙:湖南教育出版社,1995. [2]胡春洞.英语教学法[M].北京:高等教学出版社,1990. [3]束定芳,庄智象.现代外语教学:理论、实践与方法[M].上海: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,1996. [4]张姣.浅谈大学英语互动式教学[J].文学教育,2013(3). [5]朱晓玲.网考背景下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现状及思考[J].江苏外语教学研究,2012(2). |